**若干年后,我相信,我一定会感谢罗杰斯,感谢我自己阅读了《个人形成论(On Becoming a Person)》。

序言

  • 20世纪初、科学心理学、冯特&弗洛伊德、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 20世纪中、行为心理学、华生&斯金纳、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
  • 二战之后、人本心理学、罗杰斯&罗洛·梅、第三势力
  • 20世纪70年代、人本心理学与精神心理学的合流、马斯洛&沈娥、第四势力

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大体上是跟着西方的主流亦步亦趋。

有一天,在我们能御风浪、止潮汐、阻吸力之后,我们就会向爱之活力的上帝进攻。于是,世界历史将开启第二纪元,人已找到了火焰。——德日进神父

  • 20世纪50年代主流的心理学模型,即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主张人类的内驱力——性与攻击力——从本性上来说式自私的,可以用文化的力量来加以遏制,但是要付出代价,而且非常艰难。
  • 罗杰斯式的治疗师主要是运用共情以及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 罗杰斯大量的学术努力其实只是围绕着一个简明的信念:人们追求接纳,而只要有了接纳,人们就会趋向“自我实现”。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本书的目的是要与读者分享我的某些经验——也就是我个人的一部分。这里有我在现代生活丛林中的生存的经历;这里有我在基本上未标注方位的人际关系领域中探索的真实体验;这里有我个人的感受见闻;这里有我历练而成的信念;这里有我检查测试我的信念的种种方式;这里有我的困惑、问题、关切,以及我所面对的许多不确定性。我希望通过这种分享,读者能够发现一个可以真诚交流的声音。”——罗杰斯

第一编 从个人的角度说话

"以自己的经历和当事人的体验为背景,我作为个人来说话。"

第一章 “我是这样的一个人”

本章是罗杰斯两个个人谈话记录的一个整合,即在布兰蒂斯大学与威斯康星大学的谈话记录,这两次经历让罗杰斯意识到:“人们是多么渴望了解那个正在谈话或者演讲的人”,基于这点原因,罗杰斯也期望为后文的叙述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作者的形象,于是有了第一章的内容。

童年生活

在一个人际关系密切的家庭中长大,有着非常严格的、毫不妥协的宗教和道德氛围,即对艰苦劳动这种美德的崇拜。大多数时间呆在家里,不与邻居交往。
在农场里的生活,首先大体上体会到了一心观察自然的科学家的快乐和烦恼;其次在实践探究中,掌握了科学实验的知识,并树立了对于科学方法的尊重态度。

大学和研究生教育

最初在威斯康星学习农业,后因参与学生宗教机会而转变思想做牧师,再后来在联合神学院,为了“自由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和疑惑”的初衷申请成立研讨班,很是成功,通过这次经历罗杰斯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以及个人生活的建设性改进的可能性会是他一直感兴趣的方向,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不能在一个需要信奉确定的宗教教义的领域内展开。因而,他需要寻找一个确信不会对自己的思想自由不加约束和限制的领域。

成为心理学家

在联合神学院被古德文·花生等人的课程与演讲所吸引,内容是关于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方面的内容。后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哲学,在新设立的儿童辅导研究员担任见习医师,进而发现自己被儿童辅导工作所吸引,故转到儿童辅导专业。在见习医师这个职位,虽然按照的当时的标准,薪水也比较低,但总算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罗杰斯的家庭支出负担。

在罗彻斯特的岁月

三件事,导致对权威、对教材、对自己提出质疑。

第一件事:威廉·希利博士的学说指出犯罪行为的根本往往是基于性的基本冲突,起初,罗杰斯对此很是信服,然而当罗杰斯在罗彻斯特与一名纵火犯打交道的两年,根据希利博士学说指导下的行动的彻底失败,让罗杰斯意识到,也许希利博士是错误的,也许他正在接触希利博士学说所不曾覆盖的内容,仍然有新的知识等待探索。

第二件事:罗杰斯起初很是称赞他发现的一份记录详细的访谈记录,然而后来等他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相同的案例,且亲身从事后,他发现原来起初自己发现的那个案例咨询师的行为并没有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在行动,而是在按照咨询师自己的意愿在引导,而无关真相如何。这件事让罗杰斯认识到罗杰斯自己想使用的方法是不带有强制性的,不急功近利的。

第三件事:一位妈妈来咨询她的儿子的事情,可惜毫无进展,然而但这位妈妈咨询自己和丈夫的感情问题时,却效果显著。

这三件事,让罗杰斯认识到只有当事人知道伤痛在哪里,该往何处走,关键问题是什么,哪些经验被深深埋藏着。

若干重要体会

1. 从长远来看,自己表里不一是没有益处的。(罗杰斯发现:在他与他人的关系中,试图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行事,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毫无帮助,毫无效果。)
2.当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但自己能够成为自己时,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
3.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很少去细致地理解他人的陈述对他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
4.理解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接受他人及其感受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种十分真实的意义上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座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同其他的海岛搭建其桥梁。)
5.罗杰斯感受到,当他信任一些内在的非理性的直觉时,就是在行动中发现了智慧。
6.如果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唯一能够了解自己的人,了解自己所作的事情是否诚实、认真、开放、合乎情理;是否虚伪、自我防御,不合乎情侣,那么那个人就是自己。
7.罗杰斯说:“我承认,我献身科学研究,献身于理论构建的原因是出于一种追求规律和意义的需要,一种存在于我个人内部的主管需要。有时,我也可能会因为别的理由而进行科学研究:例如满足他人的需要,要让我的对生和抱着怀疑态度的人信服我,在专业水平上领先,赢得个人的声望,以及其它许多不怎么高尚的理由。在个人判断和活动中出现的这类谬误,只是让我深刻地确信,从事科学研究只有一个合理的原因,那就是满足我内心对意义的需要。”
8.“所以,尽管直到现在我仍然会讨厌调整我的思想,讨厌不得不放弃自己陈旧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方式;但是,在更深层面上,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意识到,这种令人痛苦的改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


第二编 助益性的人际关系

“我已经发现如何与那些具有潜在建设性的个人一道工作。”

第二章 关于促进个人成长的若干假设

罗杰斯提出的核心问题:怎样为当事人的个人成长提供一种有用的人际关系。罗杰斯提出了三个条件:

  1. 在人际关系中越能够真实透明,就越有帮助作用;
  2. 越是接纳和欣赏当事人,就越有可能创造一种当事人可以利用的关系;
  3. 自由轻松的氛围事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章 助益性关系的特点

关于什么是好的助益性关系的若干讨论*

助益性关系的定义:
某个参与者意欲使另一方或者双方发生某种变化,使个体的潜力更多地得到欣赏,更多地得到表达,更好地发挥作用。

问题提出

助益性关系的特点?

从已发表论文中总结得到答案

助人者的态度在助益性人际关系中作用重大,它可以使一种关系促进成长,也可以使一种关系阻抑成长。
  1. 在各种各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中,“接纳-民主型”似乎最有助于促进成长。如果父母的态度是温和而又平等的,孩子在智力上就显出加速发展,智商提高,具有独创性、更有安全感和自控力,比起其它类型的家庭孩子较少冲动型,···会成为受欢迎的、友好的和非攻击型的小小领袖人物。
  2. 有意强化某些因果,可以得到所期望的成果。

罗杰斯提出的若干解答

  1. 成为一个对于他人来说一个诚实可靠、可以信任、始终如一的人(赢得来访者的信任);
  2. 作为当事人,清楚无误的表达真实存在的信息(避免误解、避免词不达意);
  3. 安心体验到他人的积极态度,如热情、关怀、喜欢、欣赏和尊重(假如我们能够学会不带防御面具地关心他人,积极投入情感而感到安全地与他人建立当事人的联系,的确是一种真正了不起的成就。);
  4. 作为个人,足够坚强的独立于他人,即在似是而非的大众观点中,坚持自己的观点;
  5. 自身是否足够强大,允许他人独立于自己而存在;
  6. 能够完全进入他人的情感和个人意义世界,从而做到设身处地、见其所见;
  7. 完整接纳他人呈现给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样看,心理咨询师真是生活难过呀,因为他们没有权力拒绝,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想接受的人,心理上可直接拒绝,而心理咨询师因为职业原因,不能拒绝);
  8. 真正的和来访者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