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允炆篇
1.1 每逢大事有静气的道衍
此人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他总是不慌不忙,悠然自得。
道衍,原名姚广孝,被后人称为“黑衣宰相”的存在。后文还会提到,有人造反是为了钱或权,而道衍造反只是为了造反,为了一展心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这让他和其他人有很大不同,其他人在造反途中遇到了困阻,可能为了保证现有的钱财或者权力,而选择退缩,而道衍不会,因为造反就是他所追求的,不成功便成仁,他是绝对不会中途而废的。
1.2 人生急转的庄得
在造反途中,朱棣率领的北军,与守军南军对峙。前一刻斩杀了北军大将的庄得,还会来得及体验欣喜之情,就在下一刻的两军冲突中死于乱中之中。他大概不会想到,光荣与死亡原来靠的那么近。
1.3 朱棣的成功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永远打不死的朱棣,说来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在乱军作战中,说实话将领和普通军士战死的机率其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朱棣似乎成为了美军大片中永远打不死的超级英雄,他身经百战,冲锋陷阵,却从未负过重伤。当然后期的一个因素,还包括幼稚的朱允炆下的那道“不得伤害我双叔”的命令,不过终究不是核心因素罢了。
第二个因素是永远刮不停的大风,北方多风沙是正常事情,问题在于刮风的时间和地点,每次都是早不刮、晚不刮,偏偏在两军交战正激烈的时候开始刮风,北方地盘那么大,还偏偏只光顾那么一小片战场,而且每次刮风都是有利于朱棣的,不是把敌军帅旗刮断就是对着敌军猛猛吹,让士兵睁不开眼睛。
这种种因素让人不禁感叹,这朱棣莫非真不是在天命在身不可?或者他背后有人身怀巫术?但是以他的性格,这事成之后,还不得杀人灭口。
2 朱棣篇
2.1 《永乐大典》
这本书收录上至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共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不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
但是可惜的是,现存的永乐大典仅有6%,很多册都在历史战乱中丢失了,如果能回到过去,一定一定要多加保存。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多存档,多备份,多送给各地的人。
2.2 解缙的一生
解缙终于断绝了所有希望,皇帝不信任他,太子帮不了他,这下子是彻底完了。
回望他的一生,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虽经历坎坷,却能够转危为安,更上一层楼,百官推崇,万人敬仰。风光无限。可是后面看不见日光的黑牢,脚上的镣铐和牢房那令人窒息的恶臭,变得一无所有。
有一个他自己都没有想明白的事情?他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从给朱元璋上书开始,朱元璋的不处罚与隐忍让解缙会错了意。纵有才华,但不解风情,不能审度大势与人心,掉入了人心黑暗的陷阱中。应该把解缙和姚广孝做对比。在造反成功后,按功封赏,姚广孝把他得到了金银分为了他的家乡人,也不住在封赐的房屋中,居住于寺庙之中,不过多参与政事,一副功成身退的样子,这不会让朱棣不舒服。但在关键事情上,例如立太子一事,后面总能看到姚广孝的影子,不愧被称为黑衣宰相。
评论区(暂无评论)